這集我們的達人操作,邀請到我以前在念台大EMBA的時候,一位很厲害的夥伴,那她是我在跑跑社團運動認識的夥伴,她叫Joanne,特別來跟我們分享,她從原本是一位做廣告行銷相關的優秀人才,那後來她想要去準備她的英文去國外唸書,回來之後轉職,這樣這樣的一個故事,那並且她也在近期成功獲取英國的相關學校,那準備要去挑戰她的夢想,那我們來歡迎Joanne~
????????Joanne: 沒有很厲害XD,就是慢慢的、一步一步達成,原本覺得不太可能做到的事情。
????????Jin: 對我來講這就是很厲害的過程,所以今天特別邀請妳來跟大家做一個分享。
Q:為什麼當初會就會想要去唸台大EMBA的學分班呢?
????????Joanne:因為我是一個高雄人,然後到台北工作。大學是讀在台南的學校然後一到台北就想說可以從線上廣告,開始我的行銷旅程,剛上去的時候,家人是說要繼續學習,這樣會比較有效益,可是剛剛去的時候,就是玩瘋XD
下班會小酌,然後去運動啊,做任何體驗台北的事物,但後來有一次每次假日,就開始想說是不是,要開始理財? 玩很瘋之後,就開始想到之前答應的事情,所以就再回頭開始找說,要開始進修哪一些內容。
然後身邊的朋友也比較少在學習,所以就想說要換一個環境。
就是這樣子,很多的原因加起來然後就申請了,因北車那邊都常常看到台大學分班的廣告,忽然覺得說該是時候要來報名,就是申請解一下狀況,就很開心的加入。

????????Jin: 這邊來跟大家分享一下,我在唸台大EMBA的過程中所看到的。
我會覺得說在這邊唸書的同學,他們都有一些特點:
1.他們都會很願意接受新的事物
因為大家要想喔? 如果我們今天在上班的時間已經費很多的心力,然後完成很多艱難的任務,下班之後你又必須趕課,可能晚餐也沒有吃很好,趕去學校,上7點相關的課程。
其實這是蠻辛苦的一件事情,而且上完課都已經9、10點了,那可能還要參加一些社團活動等等的,回到家非常晚,隔天又要繼續上班,它是一連串的流程,而且在快要考試的時候,我們還有很多那種分組討論、個案分析等等的。
那時候我還記得快考試的時候,一個禮拜甚至要去6次,包含很多那種小組討論等等的,那你可以觀察到說他們其實有很多的優點,比如說像是:
2.很願意去學習、聽聽別人的建議
3.蠻喜歡看書、英文還不錯
所以我就覺得說,在這個環境裡面其實大家會有一種:
會想要持續學習,然後持續跟大家一起完成一些事情的感覺。
那我相信Joanne她應該也有觀察到這樣的現象。
????????Joanne: 因為我印象最深刻的時候是始業式。
一開始就覺得說應該就去上課,講一下內容,結果一去就發現哇! 有ABC 3個班級,超過200個人,然後我想說哇~突然來到一個大家很積極學習的環境,然後就有點嚇到。
然後始業式講這個學校的重點,核心目標是什麼?
還有系主任的一些核心理念,然後再讓我們做一個個案,
所以我就覺得是來真的,好像來對地方了
就是與其平常沒有這樣的環境,倒不如直接到一個有這麼多優秀夥伴的環境,我覺得真的非常好,就是除了自己比較不會懈怠以外,就發現還有很多人帶著你衝,覺得這樣子很好,然後還有跑跑團也是。
????????Jin: 就是說到一個環境之後,大家都非常的認真,所以你就會想說:
原來有這樣的一群夥伴,可以持續一起向前推進,那自己也會對自己的要求變高
所以這個環境之下是很正向的。

Q:那假設妳已經來台大唸書的話,那為什麼還會想要再去出國唸書呢?
????????Jin: 像我們也不是剛畢業的時候了,那一般的話,可能會想說畢業之後去去國外唸個書,那為什麼會想說就是在工作一段時間之後,決定去國外唸書這樣的一個想法呢?
????????Joanne: 大學其實住外面之後就開始非常快樂的玩耍,然後大學就是讀行銷,一開始都是在系學會玩社團為主,然後玩兩年之後大3、大4才開始比賽,就是跨校、跨系開始做一些企劃提案,然後跟工科合作等等。
最後快要畢業的時候 就開始想說不行這樣,因為我們是物流與行銷系,我就是一直選行銷,然後最想就想說要想一下,自己是要做活動的嗎?還是要做線上?

然後那時候就有一個Google火星人計畫,所以我就考了Google的證照,然後他有5個工作機會可以媒合相關需要這個職缺的公司,然後就去面試等等。
反正後來我就是透過有這樣的證照,然後然後進入到一個廣告代理商,那雖然它就是沒有很大,但是任何一個職位大部份都有接觸過,所以就覺得說蠻有趣的,在行銷這個領域做得蠻好玩的,不管是媒體採購或媒體銷售。
因為在國外的話,就是會有一些遊戲的展,但是他就是有B2B 跟B2C,然後我們這一塊是做媒體採購,所以就累積17次的出差的經驗,就讓我看到說,美國然後歐洲等等的這些經驗,埋藏在我的心中。

然後第二份工作是跟CRM顧問公司相關的,然後從中就會看到,在資料庫中撈數據在的過程,然後IT在解析的過程,非常追根究柢。
然後再加上第一份工作,其實我們每天都是看遊戲的數據,然後還有FB廣告跟Google聯播網上面的數據,就會覺得說看數據說話還蠻不錯的,就是至少你有一個證據,可以跟別人證明說你的觀點,甚至說針對一些流程的優化跟改善,就覺得這樣子是是我蠻喜歡的。
然後再第三份就是跟IT整合有關係,然後我們就幫各大產業的客戶,然後去做他的資料庫的延伸應用,所以我就覺得說這些好像都可以解決一些根本性的問題。
那透過自學的管道,像到產業新尖兵,還有到Coursera上面去上數學有關的課,還有到微軟的AI 900系列的認證考試。
因為我有看到其中一所學校,它是說到它們學校,之後考取這個證照,然後我想說那我在台灣考一考就好了,就是至少要有一個準備,所以我就是從各種面向開始轉職。然後我就想說其實真的大學4年,如果讀資管、資工真的要花一點時間,練習它的基礎。
所以我就是各方面都有往這塊學習,覺得說還是要花一段時間去把他學好,這樣子在轉會比較有幫助這樣子,再加上國外一些一些經歷。

因為之前想要申請台灣的研究所,可是就是會怕怕的,覺得說人家就會知道排名啊。然後就是比來比去,然後再加上我在台北工作4年多了,也想要換一個環境,所以不管是在學習面要轉職,在語言層想要增加英文的實力,然後在企業面可以了解一下西方像FB、Google他們到底是怎麼去賺錢的?
感覺跟台灣企業就差蠻多,然後還有世界觀就會覺得說,現在不出去的話,之後還是會出去,可是就想說越後面好像壓力會越大,所以就想提早把自己送出去,然後條件就覺得說現在還不會到太老,雖然有點老,但不會到太老,所以還可以
????????Jin:妳還很年輕,不然我們就更老了XD
????????Joanne: 想去,就是永遠都是年輕的~
????????Jin: 就是說,其實不要管到什麼時候,就是說:
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的話,你就會想辦法去達成
Q: 那為什麼會想要選擇英國呢?
????????Joanne: 我在前年我第3份工作離開之後,其實我就有在思考我的職涯道路,然後那時候剛剛所說的種種原因,加起來我都決定要出國讀研究所,我之後應該是也是會貸款,所以就自己有一些存款,然後再加上貸款出國,所以預算可能就會是第一關。
因為如果錢不夠的話,一切就白準備,所以我就馬上去問顧問,而我的策略是選比較大間的,比較不是那種私人學校。
所以我就是找IDP然後是Julie利幫我們介紹一下英國的整個時間規劃,然後大概的預算等等的,其實我就有明講說,我的預算就大概是150萬左右,那可以申請到哪一些?然後我同步也有問說加拿大跟澳洲。

因為美國對我來說費用太貴,我想說從第一個步驟,先申請上學校,讀完真的能畢業、真的在這個領域喜歡,可以在這個領域轉職成功賺到錢,然後之後再往,可能美國或是其他更大的進行下一步,加拿大的話,因為他的學校比較少一點,它的好處是可以離美國很近,所以他會有一些就業的機會,是他的優點,就是說他的學校比較少一點,所以後來就沒有挑選。
然後澳洲的特色就是比較多護理然後還有醫療產業跟旅遊業,產業的型態也不太一樣。雖然說他們也有數據分析相關,然後再加上他的預算,也是能要可能要200萬以上,所以後來就是選擇英國一年,然後有兩年的工作簽這個方案。
????????Jin: 這樣聽起來還蠻好的,就是說預算在你的範圍裡面,然後它也有你喜歡的相關科系,並且也可以取得工作簽證,那你也可上學,那利用課餘的時間去兼差賺點錢。
後續也可以留在英國念書,我覺得這是一個蠻好的節奏。
那再問一下,我們都知道要出國唸書,那必須要離鄉背景,而且我們也不是剛畢業的,那你覺得說其中你覺得最困難的點是在哪邊?
Q: 要出國唸書,妳覺得說其中困難的點有哪些?
????????Jin: 我們都知道要出國唸書,那必須要離鄉背景,而且我們也不是剛畢業的,感覺要下更大的決心。
????????Joanne: 困難的點就是你會有一個感覺,遇到人就要去問、就要去請教顧問,從IDP的Julie茱莉然後還有英揚的Scott,還有請教留學回來的學長姐或是在網站去找尋所有的學校的資料,然後去校友等等的,反正就是遇到誰就去問的那種感覺。
雖然說顧問有兩種類型,也有一種是大概4萬左右包到好的,會從規劃,然後一路幫你申請等等,然後有自己的系統 ; 但是我覺得自己出國,還是很多事情要自己掌握,就跟我之前出差,自己準備多少很多事情一樣。
所以我就是選擇免費的方案之後,顧問會幫我服務,後續反正就是先選擇免費的方案,只是說再準備一些申請文件的相關服務,就會再另外付費,所以我就是選擇這樣的方案來做。
????????Jin: 我補充一下就是,你選不是包到好的方案,他會給你一些建議,但是其中有幾項建議建甚至是服務,是要錢的,那就是選你需要的這樣子。
我剛剛講到這個部分,那還有沒有什麼,其他的覺得說比較困難的? 比如說妳在心境上面,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說,如果要出國念書的話,那妳就有點像我們考公職一樣,你必須要有破斧沉舟的決心嘛。
????????Joanne: 其實我自己有分了幾點,這個是環境連結,你就是要一直請教、一直請教,然後從中你還是要一直保有自信,你要知道說你要用什麼樣呈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,然後去申請那所學校你要先了解,需要的人是長得怎麼樣,然後就把你優點的面向呈現出來。
所以你要保有自信,覺得你自己可以說服對方錄取妳,可是妳常常又要面對拒絕信,所以像我後來是被拒絕了14間,後來就很怕開啟信箱,但是還是要繼續安排後續的策略,例如說,你第2波的學校要申請哪一些?然後第3波等等。
從中你會遇到不同的狀況,然後你就要想辦法專注去面對,然後就是妳下班後要去圖書館,就覺得為什麼要自己一個人去!? 就是身邊沒有人在準備雅思或是申請留學。
有一次還是我忽然在圖書館,覺得說我是不是發瘋,我怎麼會想要申請留學,
就是妳一直在做,但是從中可能還是會有些質疑的想法跑出來。
然後你要先了解,你自己可以接受的風險,例如說真的都沒有學校,或是有什麼意外,那你從中的準備是不是承擔得起?
例如說你準備雅思比多益來說,你可能程度算是越級打怪,但是我覺得至少掉下來,還是會比原本準備一般的目標來的高,另外一方面就是程式的學習,就算我真的沒有申請上學校,在台灣也是有轉職的機會,並不會浪費,就是這些,你都接受之後,可以想辦法去達成你的目標,無論是財務上的目標、或是比起短期的出國旅遊,你更想要長期在國外然後累積一個碩士的學位等等,這一些都要去一步一步的執行。


我覺得這是比較困難的,其實隨時都可以放棄了,就會跟自己說,其實你要放棄,隨時都可以啊。也沒有人逼妳。
家人也沒有很支持妳,妳要放棄妳就隨時待在舒適圈,也不是說台灣就不好,只是說你想要出去闖闖,也是可以很容易,任何一秒都可以放棄,只是你到底能不能再走一步?或是再把這個這個月的項目完成,隨時都是考驗,因為要去也是你自己,然後然後要放棄,也都是在個人這樣子。
????????Jin: 就是我們要隨時準備
做最壞的打算,但做最好的準備,去面對這挑戰。
那其實剛剛剛剛聽起來,有點像跑步,其實隨時要放棄都可以,我們隨時都可以停下腳步,可是,我當初當初給自己設立的目標,你可能是完賽,那可能是說要跑在多少的時間以內,這個就是對自己的一個自我要求,也是對自己的一個挑戰目標的設立。
不管怎樣,我們都會試著說看能不能再跑幾分鐘,再堅持個幾分鐘、是不是我的腿已經真的不能跑了? 還是只是我身體有點懶? 那就把它做一個完整的執行。
不過Joanne最後也是有成功拿到國外留學的門票,那也很恭喜她~
Q:準備過程中大概花了多少的時間?
????????Jin: 那我們就以小時來跟聽眾朋友們說明一下,大概花了多久的時間,讓大家可以有一點量化的感覺?
????????Joanne: 聽起來應該會蠻驚人的,因為以前就是蒐集資料的時候,都會在官網,或是在是在Youtube去找說留學大概是怎樣,讓大家就會直接講說時間時間軸是多少,然後就完成了。
比較沒有講出背後辛苦的一面,所以我這邊必須要跟大家鄭重的說明,我這 邊會分兩個時間,一個就是準備整個碩士的時間,就是大概從看學校,然後挑選、然後跟顧問討論等等這些,大概是711個小時,換算下來大約是2–30個全天。
為什麼我會有這個數字,就是因為我有每天都記錄,我自己做了什麼事?做我是從年目標、月目標,然後再換算下來,今天要進行哪一些日常的事情。
那時候真的看到眼睛快瞎掉,因為每個資料都要很細的去看,你可以知道說這個學校的風格適不適合你,就從Business Analysis QS最好的學校往下看妳就會知道說,真的有差,不論是資源,然後整個網站的架構、設計就是他 的用字遣詞,你就可以很強烈的感受到學校的等級的差異。

然後雅思的話,就大概花了2042小時,因為我就是弱底,之前出差的話,就是跟廠商簡單的Conversation,然後每次換工作的時候,我就覺得我想要提升自己,我就會讀一下多益,然後再工作,然後再讀一下多益再工作,但是整體來說還是弱底,不是那種可能本來英文就很好的人。
????????Jin: 換個角度跟聽眾朋友分享,其實Joanne她在這個英文的部分也沒有到說到非常厲害,在原本的時候,可是她也可以經過我們短短的幾個越,然後看到她的決心這樣子,然後去把這個英文補起來,直到可以去參加很多的線上課程,都是全英文的啦,那或者是說參加國外的面試等等的。
所以我相信大家只要有決心,花幾個月的時間,一定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,那當然也是Joanne很厲害的地方,不過也可以跟我們大家經驗分享,其實你只要願意去嘗試,並且堅持的話妳也可以。
????????Joanne: 我現在雅思還沒有達到入學的門檻,只是它可以後補,所以我目前唯一的目標就是雅思,要再努力。

像你剛說的就是真的不錯,就是可以在Coursera上全英的內容,雖然它的文本我都會再翻譯過,因為它的內容畢竟是我沒有學的,就是從中你可以聽英文,然後輸出英文,我覺得這樣也是蠻不錯的。
Q: 過程中整個的大概要花多少錢呢?
????????Jin: 因為剛剛有提到說,你的預算可能大概150萬,那包含就是整個的預算,那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說大概其中的項目,大概需要多少錢?
????????Joanne: 這個我有整理,就是像預算在國外的話,他們其實每年都會有通貨膨脹,大概是5%左右,所以學費就是越晚越貴,例如說,今年100明年就會加5趴就變105,然後所以目前學費大概是110左右。
然後租房的話,這個就非常看城市,如果可以給大家一個方向,像是在倫敦的話,如果在台北,大概一個月是賺1萬,如果在利物浦,這是我的學校,也是1萬,然後可是在倫敦的話就要4倍,因為它一週大概是這樣。
所以他們其實價格Range都蠻廣的,這個就要到時候再選擇,然後生活這個就要看自己煮啊,還是都去餐廳?因為我之前在歐洲的經驗,我們都是去,然後就住的地方可以煮飯,我們都會去超市買東西來煮,所以就是這樣,加一加大概要一百五,一百六這樣。

然後如果是申請的話,這我不太敢算,從中就是可能雅思的書,補習班2萬多,然後Amazing Talk上42堂,就抓1000(它是500到1000多),就是看你選的老師,4.2萬,然後考試大概是7200~7800,因為如果簽證版ukvi的話,價格會不一樣,如果要考第3次,要抓2.4萬,然後申請的費用一間大概是2000,但是有一些是不用申請費,然後我這邊抓起來是1.6萬,申請文件修改費CV一份SOP兩個科系 6000,所以是大概是這些項目。
????????Jin: 所以總共大概就是150~160萬,就是剛剛有分享的,那其實細項拆開話,包含準備的錢,還有學費,然後還有包含在那邊的生活費,都有跟大家做一個比較詳細的分享這樣子,那其實這樣就可以讓大家比較知道說可能去英國,這個還有科系,大概是花在這個預算。
Q:學習的過程中,妳是怎麼樣讓自己稍微放鬆一下?
????????Jin: 你剛剛講到的去圖書館唸書,那這樣子的過程中,剛剛講到就是自己一個人去做這樣子的操作,那其實難免都會有很大的壓力因為畢竟你平常可能就是整天、全職的去做學習,過程中你是怎麼樣讓自己可以稍微放鬆一下?因為我們知道都知道,太緊繃的話,其實效果是不會很好的。
????????Joanne: 這個問題其實是需要需要回想,然後我整理的話就有發現說,累的時候就真的要好好的休息,我覺得主動性是最稀有、珍貴的,就像跨年那一次,我就是自己在圖書館讀雅思,但是就很可憐QQ

????????Jin: 妳好Hard code哦XD 跨年的時候再圖書館讀雅思。
????????Joanne: 就是最期待跨年,然後結果那一天不知道為什麼,反正就自己去讀,讀完然後想吃的店又沒開,然後我就吃了一間,他就叫簡單,然後就是吃個鍋燒,我想說也太可憐,然後後來我就覺得說是雖然在圖書館的環境,已經有唸,吃個很簡單的東西。

然後後來我就想說我的我真的要來休息一下,所以我就去看一下冰島泡溫泉的雜誌,然後把它把一些我想去的地方拍起來,然後或是去看一些想要做的事,但是它並不會造成你的壓力的那種,找一些放鬆、療癒的事情,或是平常就很累的時候,就會跟朋友把一件事情講一講,朋友有時候也是會幫你加油。

然後反正就是一些很慘烈的放鬆方式,就是聽聽音樂,想像自己開車出去,就是你要切換一下。
????????Jin: 這樣聽起來,妳好像蠻容易滿足的,就看看雜誌,就可以得到舒壓的效果XD
????????Joanne: 但其實因為我有一些蠻特別的經驗,其實因為我都會在IG搜尋一些學校或找到一些網友,他們可能真的有留學的經驗,我就會去跟他們請教,就是逢人就問,這一點落實的很徹底。
雖然說你去拜託或請教每個人的時候就會覺得為什麼我都要這樣子,那可是他其實會給你,給你滿滿的回饋,你就會覺得說喔,對對對。
你就會了解說,英國更真實的面貌或是學習,更真實的面貌是什麼?然後他們也會幫妳加油的。
雖然說妳伸出手去,搭上一個高手的肩膀,但是其實他也有拉住妳的效果。
然後我就會趕快把它Tag IG然後把它記錄在我的一個英國準備限動裡面,然後你回頭再看的時候,就會覺得好累XD,怎麼都是跑步,然後跟就是學校這些。

可是你慢慢的透過你講出來,你就會覺得說,好像你承諾別人妳要做這件事。然後他們也幫助你,所以你又感覺會被拉一把的感覺,就是會有不同的想法,好像他們在等你準備上哦。
如果妳真的上,妳也可以跟他們分享,或是你真的可以到英國去跟他們一起吃飯,就會覺得說不錯不錯,我好像越來越有達成目標的畫面這樣子。
但這真的很遙遠,就像跑步一樣,你就會看到英國地圖的雲朵,然後覺得說,你想要翻過這一頁篇章,應該是快要翻過,但是其實中間就是蠻漫長的,就不會說真的很快就得到任何,你想要達成的,大概是一年半左右的時間,讀英文還有轉職的資料
????????Jin: 因為畢竟是挑戰,之前沒有學過的一些技能、相關的科系這樣子。
就是說在Joanne整個準備留學的這個過程中,其實我們大家可以發現一件事情,就是說她在每個階段的一些準備都是很有節奏性的,她會是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,朝著她做的這個年度計畫裡面,一項一項的去把它完成。
所以這個也跟我們分享一件事情就是說,我們不要想說出國留學,這件是一件很難的事情,而是我們要把整個去拆開,把它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,然後逐步完成整個計畫。
當你這些小目標都完成之後,你自然就會朝著對的方向前進,等到這些小目標累積起來之後呢?你就可以完成錄取到國外學校的挑戰,那這個也是我覺得很棒可以跟大家分享的一個。
有時候我們不要就是想說,假以跑全程馬拉松來講好了,我們今天如果要準備一個全馬的話,我們不要想說哇 42公里好累喔。然後就一直想到很累的一面。
我們可以去想到說,我們可以怎麼樣去準備全馬,第一個就是,可能是我們的月跑量要拉起來,一個月跑個200公里,讓你的身體這個長距離,那或是說可以練一些間歇跑的方式,去刺激你得心肺等等的這些方式,我們可以去找方法,讓這個目標,不要你距離得太遠,一步一步去把它呈現這樣子。
Q: 有沒有一句最喜歡的話,可以分享給大家?
就是說好像你在在求職、甚至工作、求學、這些經驗等等的,有沒有那種最喜歡的話,可以分享給大家,
因為從中有學習一些數學等等,然後就找到一個數學王子:高斯的話,他是說:
Few, but ripe-Carl Friedrich Gauss
稀少,但成熟 — — 數學王子.高斯

所以我自己的想法是解讀成說,大學都會什麼都想要,然後去台北工作也是什麼都想要啊。然後就是很充實的過每一天這樣,但是後來我就覺得說,其實要更聚焦在一些,例如說比較長遠的目標,然後一步一步去達成,因為我就沒有很聰明,
所以我就覺得一次做一件事情,然後把這個事執行得很透徹,然後執行的時間時間一拉長的話,那其實就會變得很不一樣。
會比說分散做好多事,對我自己來說會更有效益。
心得總結:
????????Jin: 其實講到最後這段,我自己有也蠻有感觸的,因為像我在唸台大EMBA的時候,其實就是有點:小朋友才做選擇,我全都要那種感覺,我除了唸台大EMBA的時候,有正值的上班之外,然後我那時候下課還有去上英文課、還有去健身房,這樣全部尻在一起這樣,然後就覺得真的是有點太硬要。
身體跟精神都吃不消,狀態都不是很好,所以我後來就是有看到一本書叫做[少,但是更好]
要把我們的生活中的選項跟優先次序去做一些調整,不要每個事情都會想要。
因為像這種日常的生活中,我們很容易獲得新的資訊,比如說什麼手機啊,電腦等等的新聞也很容易看得到,可是我們就會想要,在我們的行程裡面,就是多塞一點東西。
大家可以試著去想一下,我們上次覺得無聊,大概是什麼時候?
其實是現在已經不太無聊了,空檔的時間就會拿出手機在那邊滑一滑,甚至是等紅綠燈,你可能都是一下,可能聽的音樂什麼的,一下就過了這樣子,所以你反而很少有這種時間,可以去自己做一些思考等等的。
舉個例子,有點像平常如果有在跑步的話,我們就可以趁跑步這個時間,好好的跟自己做一些對話,去想一想這些相關的事情,包含想一想你的人生啊。
那甚至是做些冥想運動,也是大概這種感覺,其實我們可以把這些選項,然後變得少一點,可是去把它其中做得好一點,那我們的生活呢?也會變得更加精彩。
那還有就是說,我以前可能是一個YES MAN!!
就別人問你,下班要不吃飯? 好,吃啊! 哪次不吃?
什麼約都去,但去了就覺得說的時候就覺得好像只是要時間過了這樣,然後又花了一些錢這樣子,那我不如就回到家,然後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我就明確的跟朋友說,這次我不想去,可是下次我可能偶爾會去,也不是說每次都不去這樣子,那反而是對你的生活來講的話,也是會更好的。
不會說你的行程都被別人塞滿,而是你自己會找回那個掌控權。
把你想做的事情專注起來,然後雖然少一點,可是你會做得更成熟、做得更好等等,大概就是這個概念。